亚马逊中国

直达链接

2012年1月起中国开始公开发布PM2.5监测数据,所以2012年可以看作是中国PM2.5元年。松下F-PXF35C-S这款机型应该比较老了,如果参照5年前的“松下空气净化器50年历史图”来看,本机型应该算是”中国PM2.5史前“机型,作为一个“史前”机型,却熬倒了很多晚辈新机,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市场,好听些的说法是常青树、老骥伏枥 。

空气净化器的进化速度还是比较慢的,而且对于苦力型家电来说,只要能产生净化这个结果,老款式依然可用。应该也正是因为机龄比较大了,松下这款机型的价位才稳定在千元档,在净化器这几年火热的背景下,让它在今天依然对某些人群拥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


                                                                           (视觉篇)


现在几乎每个松下净化器在宣传页面上都对应了一个漫画人物,其中有两个非常夸张,本机型对应的人物还好,没有太夸张。包装外箱表面覆膜,箱体平整,蓝色字体印刷较为清晰。企业地址是广东佛山顺德容桂。跟格兰仕美的都不远吧。

外箱是传统的顶开式,打开包装箱顶部,里面是常见的四角四块式硬白泡沫防震内衬,还有一张A4纸在头顶迎接,图文并茂,说了两个意思,1.要抓住机身两边侧面的提手从箱子里拉出来。2.拆开除臭滤网的塑料袋才能使用,但不要撕开里面的黑色网袋。 第二条比较重要,第一条提示有点鸡肋。现在的一些新式外箱会改成更方便的侧开,就用不着类似第一条那样的提示,能省半张纸,而且能突出更重要的第二条信息。

 整机是标准长方块样式 ,前面板银色金属漆样式,侧缝进气,涡轮风扇垂直后置向上吹风,出气格栅低于操作面板,这些都很普通常见。不过,在常见的标准结构下,松下还是做出了有辨识度的特点,面板下方有一道弧形进气口,线条一下就流畅了,进风也更顺畅,也有功能性,观感很好,这种经典设计永不过时, 好像哪家公司的总部大楼就是类似这样的造型。这个弧形下进气口并不是所有松下净化器都有,许多松下更贵的机型也没有。


出气格栅是斜坡形,上搭顶部操作面板,横贯了整个机身,涡轮风扇的形式决定了机身背部出气格栅只有一半能出风,不过另一半出气格栅倒是也没闲着,应该是放置了松下净化器核心卖点nanoe纳米水离子装置,隔着格栅很难看清,只能大概看到一些黑色不规则形状, 还能隐约看到一个带外扩弧度的内嵌喇叭圆口,也许那就是水离子输出口吧。有五片格栅条比较大,带一点导风作用,出风导向是90゜垂直向上,没有任何向前或者向后的导风角度。


面板开合手感很好,有点磁吸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是两个小套筒软胶阻尼带点气吸的感觉,简单的结构却做出了良好的手感,这小小细节体现了大厂的设计和制造功力。  进气侧缝直露,没有再加任何格栅。这样进风倒是很通畅,也可以避免赃物外挂,只是这样的大通透在视觉上有点简陋。


开启面板后,就可以直接看到滤网,应该是带静电的聚丙烯纤维滤网。因为本机没有设置能单独抽取的纱窗滤网。 “纱窗”是集成在纤维滤网上的,类似常见的还有小米滤网等。

说“纤维滤网”而没说“HEPA滤网”是因为松下没有提供滤网级别的信息,应该不会特别高,可能达不到HEPA级别,估计不超过E11级(最大等效新欧标,聚丙烯纤维滤网只能标等效欧标而不是真实欧标、常见的H11是旧标已作废),松下自己也没说是HEPA滤网。在过去,应该也没人关心滤网级别, E10级别(最大等效欧标)的滤网在以前都算不差了。

本机纱窗滤网和纤维滤网之间比小米滤网多了一层稀薄散乱的黑色棉絮状的内衬。黑色边框、黑色纱窗滤网、黑棉絮,让整个迎风面完全呈现一片黑色,松下设计用意可能是为了方便夹住那层黑棉絮。这么设计的好处是方便指导用户区分正反面,不会搞混迎风面和背风面;还有遮脏作用,以后滤网用脏了,也不会有太大视觉变化,而且滤网不可能被均匀使用,边角肯定不如中心脏,用黑色滤网就看不出来不均匀,对于视觉平衡强迫症患者来说眼不见心不烦。坏处在于,无法观察滤网的变脏程度.


滤网很容易拿出来,滤网块不大,显得相对还比较厚,一本普通词典的厚度。翻过来就能看到白色的背风面褶皱了,这个褶皱是真的很褶皱,歪歪曲曲的,不挺直,说明质地比较软,也许没附加现在流行的PET层?当然了,过滤效果跟外貌也没直接关系。

褶皱的固定是用两条胶带平面固定的,其它净化器滤网大都是液态胶粘到整个表面并会深入褶皱层峰谷里面。工艺上肯定是深入褶皱峰谷的固定方式更复杂更高级,松下这种平面固定方法看起来简陋了点,它的稳固程度和能承受的最大风量应该不如带PET 、深入峰谷固定的方法 。 但是用在小CARD机器上,没有那么大风量,这点就被回避了。并且平面固定也能带来一些好处, 比如节约成本,占用的滤网耗损更小...,


松下把这个滤网称之为“三合一复合式集尘滤网”,不过这个“三合一复合”简陋了点,也就是一层纱窗、一些散乱黑棉絮和纤维滤网这三样放在一起。“三合一”的好处是结构紧凑,但是清理毛屑时不如有单独抽取的纱窗滤网方便。说明书倒数第二页上说那层黑棉絮是抗菌层,它竟还有自己单独的高大上名字“S.A.filter”。还有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除菌率的检测报告,都是大于99.99%,这个大家看看就好,不用细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这黑乎乎一团团头发样的S.A.filter不怎么好看,如果有特别膈应这层碎黑棉絮的,可以想办法把黑棉絮揪出来扔掉。这层S.A.filter很不均匀,稀疏的地方几乎透白,厚的地方就是纯黑,让人疑虑透白的地方细菌会不会比纯黑的地方多?  这个复合并不是融为一体的复合,仅仅只是用纱窗把二者包裹在一起,二者之间仍然有物理距离,滤网褶皱只有峰顶才能直接接触到S.A.filter,容纳赃物更多的峰谷却接触不到,即便接触到也只是表面接触到,纤维内部还是接触不到。除非抗菌层是挥发性的,可以放置在迎风面非接触使用,但这也会挥发到整个房间。之前的一些机型抗菌层写的是绿茶精华和生物抗菌酶,现在的松下除菌层名字都是叫S.A.filter了, 以前的滤网跟现在的滤网外形上看起来差不多,不知道是否只是改了个名字还是除了外观都改了。


往下一层就是单独的“脱臭过滤网”,并没集成在那个三合一纤维滤网上,这很好,方便分别更换。 为了隔绝空气,比纤维滤网多加装了一个密封塑料袋,初次使用前要拆掉塑料袋。

这层滤网是一个极扁的黑网兜,里面是散装不规则黑块粒,粘接成锅巴样式,空隙可透视,如果在显示器上单看照片,在黑纱窗网兜的反光效果下,会觉得它象一张薄膜胶片,上面印满了黑色不规则内圈花纹,甚至有点象医院拍出来的CT胶片。

松下称之为破碎性活性炭,来源材质和活性等级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也没说“原装进口东南亚热带雨林精选高档椰壳高温分层煅烧多次激活催化活性炭”之类的宣传语。

在宣传页面上参数表格写了固态CCM是P4同栏气态CCM却没有写,找了半天终于在整机参数栏才找到是F1。 松下毕竟是大厂,可以不说,但不会乱说。

 这薄如CT胶片的活性炭滤网,硕大通透的空隙,散碳颗粒直接粘接,也没有漂亮的六角蜂巢框,外表观感不怎么样, F1的CCM倒也挺符合观感,虽然松下提供了除臭滤网的除甲醛CARD值以证明它的有效性,松下作为大厂的信誉也应该能保证它的用料底线,但还是感觉可以忽略吧,不用太在意这个除臭活性炭滤网,就只当它是个赠品,总比那些涂抹了一些黑泥点式活性炭的滤网强。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缺点,对于一台千元机还是外资千元机来说,加装活性炭滤网的象征意义本来就大于实际意义,哪怕是更贵的机型甚至万元机,对它活性炭滤网的预期值也要减半,这样我们才能愉快的使用。

其实本机的活性炭滤网单薄也并非因为型号低端,松下其它空气净化器大都也是这种超薄大镂空样式的,有的型号也就再多用一层,依然是两层超薄大镂空,只有极少数增强款才会配置较多活性炭,且增强后也仅仅是同级中等水平,而价格提高很多。可见对于两种滤网的配用比例来看,松下更倾向多用纤维滤网而少用活性炭滤网,这应该是松下的统一设计风格,松下这个多用纤维少用活性炭的设计思路其实在一定的情况范围内也有其合理之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省料式缺陷,但如果你是活性炭痴迷者,就喜欢大块头砖头一样厚实的活性炭滤网,就不用纠结了,绕道这个品牌就是了 。


机身滤网仓结构非常简单,头顶有两个小小的塑料凸起用来限位固定滤网,说明书称之为“卡抓”, 脚下有一个半月牙内凹手扣用来抬卸滤网。 滤网装卸都特别的轻松方便, 甚至是太过于轻松方便了,  除了头顶那两个“卡抓”之外,再没有第三个滤网固定点,面板和滤网也是完全分离的,也不能提供滤网固定力,滤网完全靠边框跟机身框的摩擦力附着,虽然做工还不错,肉眼看起来严丝合缝,但二者都是光面,滤网框和机身框也都没有软胶圈,摩擦力不大,可能会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影响出风口的数据跑分。

在搬运晃动的时候,滤网没有卡抓的下半部分很容易脱落一小截顶到面板,甚至一些卖家的实拍展示图片都能看到滤网脱落半截的情况,所以如果本机被搬运过,一定要注意看一下侧缝,不然机器可能会“裸奔”(难怪侧缝那么大通透,方便观察滤网掉没掉),   ······


机身背面贴纸字数不少,特别的是,还有滤网开始使用日期的空格,让用户自己用笔填写,说明书也让开机前先填写日期。这机器确实是年龄大了,年轻时养成手写日期的习惯就一直改不了了。放到现在,如果是公共环境下,可能还有人会手写今日已消毒、滤芯已更换之类的(以后迟早也会电子显示)。而现在的个人用户恐怕早就没什么人会不嫌麻烦真的去机身背面纯手工填写吧。而且未来更换滤网后,机背标签还得擦掉重写?还要考虑铅笔油性笔哪个能着色还能容易的擦除,要是擦不掉了再贴新标签覆盖旧日期......无语尴尬

机背右下角还有一个标签写着有关本机的效能CCM等信息,这个应该是因为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创建而加贴的。


滤网寿命写的竟还是三年一换,CCM F1的脱臭过滤网跟CCM P4的集尘过滤网都是同样的三年一换······哎呀无语太为用户省滤网钱了,(滤网迎风面做成黑色也许真的能撑三年不影响外观 ) 。 ······

这机器还带有滤网更换提醒灯,这灯的出现应该就是为了省去手工填写日期的麻烦,已经有提示灯了为什么还要手写使用日期?是对提醒灯的质量不自信么? ······这项文字内容可能很久不更新了......

再多说一个题外话:外箱、整机、出风口格栅、电源线插头、除臭滤网都有塑料袋子包裹,所有的塑料袋包括减震白泡沫都清楚的标示了材料成分,传说中的日本垃圾回收分类极细,标示清楚成份好分类,分类越细,越方便回收或者处理,这是一件非常好的措施,可惜我们用不到,不管是PE-LD还是PE-HD,它们最后都会和菜叶子油渣滓破布条等等所有的垃圾混在一起,这不是我们个人素质低,是我们没机会。


                                                                    (操作篇)

按键手感:可以说是没手感。

不是现在流行的手指皮肤轻轻触摸的电感应按钮,本机应该就是最普通的薄膜按键吧,而且没加键帽直接印刷薄膜封装。这个按键应该还是需要按出物理变形的,但是如果用指肚按下按键,键程小到完全感受不到,就象按桌子一样,按下去跟没按下去没有区别,如果用指甲尖点压,终于,可以在按键中央感觉到按键的弹片,键程估计也就一毫米吧,也没有清晰的段落感,作为松下入门款,节约四个按键键帽成本(应该也不多),也是基本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是净化器,不是键盘,很少按的。

按键印刷成长条状,键面文字都能写在框内, 观感整洁直观。但这还是有可能给一些人造成困扰,因为按键看起来很长,可能会误导用户按到两边,但其实按键只有中间一小块区域才有按键效果。如果按键印刷成圆形,准确对应在按键弹片上,会好点,这只是印刷的问题,不增加成本,只是会跟整体长条设计风格冲突。通电后,按键的感觉就好多了,虽然还是没手感,但是有灯光、风量、噪音的反馈,反应还是比较灵敏的,能操作就行。

一共四个按键五个功能都有清晰的中文标注,开关、风量、十分钟急速、睡眠(滤网复位),一目了然,功能简单清晰,一看就懂。然而,这些平淡的按键在你看的到的功能标注之下,其实竟还有“暗功能”,暗含其它三个功能操作:1.“关闭(打开)清洁信号灯”、2.“关闭(打开)nanoe纳米水离子发射器”、3.“调节气味传感器灵敏度”。这三个功能可都是没有键面文字标注的,需要你用内心默默记住······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有点复杂:1.说明书写的是“清洁指示灯”,字面上理解感觉像是滤网脏了提醒清洁,或是清洁状态模式之类的指示,但实际都不是,这个灯是反应空气清洁或者混浊程度的,准确说法应该是“空气清洁度指示灯”。灯是七个竖条灯,铁轨枕木式排列,使用颜色和数量两个维度来指示清洁度:亮一个蓝灯是很清洁,亮两个红灯是有点脏,亮六个红灯是很脏,这个风格很原始,现在看它很怀旧。清洁(度)指示灯的关闭应该是为了减少夜间光污染吧,不过,关灯只能关这个“清洁指示灯”,其它灯不能关,尤其右上角那个纳米水离子灯是刺眼的蓝光。

2. nanoe纳米水离子本身就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为它设置一个开关,可能很多人都想不清楚为什么要开关它?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关它?打开或关闭有什么区别?恐怕只有臭氧恐惧强迫症的人才会去关闭它吧,但有这个症状的人就应该直接买不带此功能的,价格便宜还省事。

另外,关闭nanoe纳米水离子功能还能让右上角发蓝光的指示灯熄灭,完成清洁指示灯开关未完成的任务,只是,这么复杂的操作,还去掉了松下的招牌功能,不太值。或者它有噪音的时候关闭它?

3.灵敏度需要摸索积累经验,各个挡位的灵敏度都得尝试一下,不同的气味环境都得尝试一下,每个人的嗅觉灵敏度和耐受能力还有使用习惯都不一样,这经验积累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完成的。

简单小试了一下,隔着客厅,厨房油烟炒菜气味非常轻微的飘过来,净化器默认的中档灵敏度很灵敏,清洁(度)指示灯立即开启了多红灯,风扇升到高档,然后关机调节灵敏度设置为最低,再开机没有变化,还是多红,风扇还是高档,也许松下认为那个环境已经太脏了吧,最低灵敏度都升高档。对于鼻子不太灵敏,也不喜欢大噪音的人来说,这感应器还是过于敏感了。油烟味很轻微,高档噪音有些烦人,所以最后手动调低了风量。

但是不少人评论还嫌本机灵敏度太低,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不一样吧。对灵敏度不满意的时候还可以用到一个功能试试,——就是改变气味基准。说明书说本机以插电的时候的气味环境作为基准,挑一个干净的时间,拔掉电源再插上电源,重新确定灵敏度基准也许可以解决问题。

而具体操作方面,这几个暗功能不是单键操作而是双键组合操作,除了开关电源键,其它三个键两两配对组合完成这三个暗功能操作,这种设置方法在老式电子产品上常见,还有可能是改款增加功能只改改电路但不改变模具,减少模具成本(只是猜测,得能看到原始款式才能验证)。按键本来就没手感,还要完成组合键就更加不顺手了。

气味传感器敏感度调节的挡位指示是借用风速指示灯的。灵敏度调节只能在关机状态下完成,无风环境下保证气味的稳定性。另外,如果开机操作也无法知道风量指示灯指示的到底是风量还是气味敏感度。


 从理论认识,到经验总结,从记忆按键组合,到克服手感差的困难,恐怕连一些数码爱好者都会对这几个暗功能皱眉头,一般情况下,女士们应该完全不想搞懂这些按键的暗功能。当然,如果你是资深功能爱好者,也许会喜欢这种暗暗的感觉吧。即便繁琐,也强过很多不能调节灵敏度的机型。

 


                                                                        (内在篇)

该机型年龄不小了,又是出身传统家电企业,该机没有时髦的网络链接功能。当然,这不算缺点,网络功能大都鸡肋甚至反会影响普通日常使用。 感应器方面,说明书和宣传页面等商品信息上都只标明了”异味感应器“,它的自动挡模式也只写明是按异味感应器进行换挡,完全没有提到PM2.5,这点要注意一下。如果你是在意PM2.5指数的,那还是需要配合另外一个单独的PM2.5检测仪进行手动换挡操作

只配备气味传感器,让该机有了历史感,它可是个“史前”机型,这个机型诞生的年代,PM2.5这个词还没流行,当时的”高端富贵“人家应该都以气味作为空气质量的标准吧。厂家直接说是异味传感器还是比较负责的,没有吹嘘或者模糊传感器类型。毕竟PM2.5检测仪更贵(有些网店的参数页面还是写上了PM2.5传感器)。又或许,厂家当年就是这套商品信息规格,都没更新过,这型号被忽视。

颗粒物CADR 195  适用面积14-23 等等官方参数应该是准确的,所以只小测一下出风口,只对滤网基本能力做个参考。 

 环境背景 pm2.5指数

(这个检测仪,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也算一个小网红款了,虽然是国产货,但是比某米当卖点宣传的日本大牌感应器更好。 这个检测仪怎么说也是个激光式的,高一个级别, 不是某米采用的日本红外式的PM2.5感应器可比,不能一味迷信外国零件,就好比日本的14寸黑白显像管电视机就算好到极限也不能跟国产60寸3D4K平板电视比)



开机后的出风口 低档风(检测仪放在了格栅左侧真正出风的部位)

首页三个指标都变成零了,所以进入详细页面,看更多的数据。


出风口(低档风)

出风口(中档风)

出风口(高档风)

风量挡位越高,数据的确就越差一点。


松下很多滤网滤材被提示来自日本,可是现在不是三十年前了,就算“原装进口”都已经没那么大魔力了,刻意把这个当卖点强调反而有种低级忽悠的滑稽感觉,日本销售的商品产地还有写着中国的呢,如果厂家想说的是纤维原料是日本产,中国只切割折叠上胶装框包装的话,作为营销信息,这也太复杂了。即便纤维原料真的是在日本生产的又怎么样,谁会在意这个? 用户需要看到的是实际质量等级而不是产地,现代生产模式下,全世界的生产线都可由厂家自由调整质量档次,产地和质量这二者并没直接关系。一个产品的“销售地”才是真正决定产品质量的更相关因素,即买哪产不如在哪买。这也是现在海淘和去国外暴买火热的原因之一(当然,很多去国外暴买也是脑残式的)。

虽然机背标签写的滤网寿命是三年,但是更严谨的说明书上却没有任何有关滤网寿命的信息。

中国国内类似的纤维滤网寿命一般被认为是三到六个月,这个更换时间也可以给本机作个参考,(三个月和三年,差距有点大,你愿意相信谁呢?)如果要求不是特别严苛、常开低挡风量的,环境干净的地方可以延长一些(跟着感觉走吧,还可以参考你的汽车换机油保养时间)。一年左右应该是普通中国用法的上限了吧,至少春节过年换一次。如果有朋友愿意测试滤网使用三年的情况,可以使用三年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数据。

根据我们的认知意识,三年的滤网更换寿命,时间长的有点吓人,可能有人会说日本空气干净,肯定是照抄了日本的滤网寿命标准,但似乎还真不是照抄的日本标准,日本同类滤网标称的更换时间好像是五年?大点的滤网甚至十年??


还有一件事情, 本机使用的聚丙烯纤维滤网是要靠自带的静电来吸附极细微尘颗粒的,但是滤网内部自带的静电一般能查到的信息会写着三年失效,比如:

倒数第三行,保存期限写的是“3年”, 不知道3年后是否还残存一些静电,但至少3年后,静电肯定就会损失到不再成为一件合格商品的程度, 也就是说一个崭新的聚丙烯纤维滤网,即便不拆包装,完全原装密封静置状态下,三年过期后,也将成为一个废品。此时测量可能会从E级(最大等效欧标)掉到G、F级(欧标)。(其实也不是完全的废品,静电虽然没了,但是纤维还在,还可以当个低级别、滤大颗粒的欧标G、F级滤网)。


滤网的静电从出厂那一刻起,就应该慢慢流逝的,所以买聚丙烯纤维滤网不能贪图特价时候的便宜,别一下买很多囤货,囤完过期更浪费钱。如果是玻璃纤维的滤网,应该可以囤一些,它没静电,不需要静电,玻璃几乎可以恒久远的留传。


上面那家应该是做静电滤网的世界头号厂家了,如果松下的静电驻极技术水平不超过它的话,松下的静电滤网应该也是不超过三年的保存期,那松下给中国用户定下的纤维滤网三年寿命可能是考虑静电因素了,也有可能是在“中国PM2.5史前”的情况下,定在3年比较合适 。

而松下给日本用户说的五年甚至十年寿命,应该是不考虑静电,不考虑过滤PM2.5的,只考虑纤维滤网的纯机械物理过滤的理论最大寿命。不过日本用户似乎实际也不会用那么久。



说明书也没写滤网更换提示灯的提示原理和提示规则, 有比比说那就是个简单的倒计时提醒,想想也应该大致如此吧,一个松下七年老款千元机也不大可能配备什么先进的提醒方式,比如综合复杂算法提醒或者滤网光反射提醒等,本机没有配备PM2.5检测仪,没法计算;本机滤网迎风面出厂就已经设计成黑色了,也用不了光反射法。

还看到有用户评论,使用时间已满三年,滤网标称寿命已到,但滤网更换提示灯依然没亮(难道这真是机背标签依然保留手写使用日期的原因?),  如果只是倒计时,滤网更换提示灯的意义也不太大,至于它的倒计时是三年还是五年还是多久都没必要深究了,如果连倒计时都达不到,那就更不要当它存在了。

脱臭滤网CADR和CCM都很小,但是空隙非常大,几乎不影响风量,所以可以忽略它,想换就勤换,不想换就放着,不想用就不用。  如果有了臭味,不论什么时间都立刻更换,包括纤维滤网也是。太阳晒之类的方法也许对预防臭味有用,但已经出了臭味之后一般就不太管用了。


从大小来看,体型小巧CADR不大的本机适合小房间, 从换挡来说,本机只能按气味换挡而不能根据颗粒物换挡, 所以本机理想的使用位置是在卧室当睡眠机,空间不大,还不用换挡,一个睡眠档睡到天亮 。如果白天放大客厅,那就只是为了nonoe纳米水离子。


再特别说一下,如同很多比比总结的那样,日本人热衷在产品普通功能之上搞出很多“花活儿”,如松下的高端电动牙刷还会往嘴里放电,净化器也是一样,也会向空气中放电,甚至普通的放电都不够”花“,所以松下净化器不仅会放电而且放的不是普通的电,还是带很多水的电,含水要多999倍,拥有杀菌、祛味、杀霉菌等多重神奇功效。

松下特意为之单独起名,以前叫“细微水离子”,松下觉得还不够劲吧,现在叫“nanoe纳米水离子”,这个名字怎么样?中英文高端词混编,有没有不明觉厉的感觉?最厉害的是,水还不用麻烦用户从水箱加进去,本机会主动从空气中捕捉收集水,更凸显技术含量。这就是松下空气净化器的核心技术卖点了。(捕捉水分子的原理大概是半导体冰箱冷凝?)含水多并不是为了给皮肤美容保湿,应该是为了增加离子存在时间增加输送距离扩大净化面积吧,该功能需要用水,所以有适用的空气湿度范围, 如果湿度太低,无效, 还需要配合加湿器 。

虽然说的很热闹,但这个“nanoe纳米水离子”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到、偶尔有人说有噪音,那就勉强算能听到吧。标称OH离子数量每秒产生4800亿, 用两只手也数不过来,有没有缺斤短两就不知道了。离子输送距离、含水量、能杀多少细菌和霉菌等都不好用肉眼简单评判,个人没法验证。在心理上,这个东西还是有点用的,至少能达到普通负离子的能力,至于臭氧,闻不出来,应该极少,不用担心。 有些人反映的水离子噪音,暂时也没听到过 。



                                                                              (结束篇)

松下还有几款类似机型,跟本款外观模具完全相同,只是少了nanoe纳米水离子功能,便宜二百元左右,但失去nanoe纳米水离子的光环加持,就显得太一般了,款式老,性能偏弱,价格也没便宜多少。所以如果你就是非要想买松下,建议还是买带nanoe纳米水离子的款型,多花二百元买一个松下特色招牌卖点,还是值当的,不然都没必要买松下的净化器。

认准机身上边那个标志,一个实心圆的右半部分有个缺口,缺口处有个小圆点,得有这个标志的才是带nonoe纳米水离子功能的款式。只是本机外观就是银色金属漆样式,略显单调老旧,不带水离子的反而是鲜艳的嫩绿、粉红花纹。之前跟本机一起出世的白面紫边款已经买不到了。后来又发现了同模具类似款型F-PXJ35C,面板白色带装饰纹路,进气缝周边有粉蓝和粉红两色可选,空气质量指示灯也改进成漂亮的现代风格点阵式。除此之外其它看起来都和本机一样。不知道这是不是“德原朗”式的拉皮改款, 官方标价贵二百元买个漂亮的颜色和指示灯,值不值看个人眼光选择了。

如果你特别憧憬松下独家招牌“nanoe纳米水离子”功能,也不在意其它一些小缺点,那么可以买F-PXF35C-S体验一下,价格不算太高。如果你根本不屑“nanoe纳米水离子”等等这些日式“花活儿”,或者对臭氧极端厌恐零容忍,也害怕将来可能产生的噪音,就只喜欢硬功夫,只在意纯物理过滤能力强悍的, 那么还是选择那些款式更新、性价比高、滤网等级比较高、滤网展开面积比较大的高CADR高CCM的其它品牌产品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