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会写攻略,只能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我们这第一次的牵手长途旅行。多年后,还可以拿出来细细回味。
      在一起一年多来,偶尔只是小长假或者周末去临近市区散散心,没有长途旅行过。不是有这么个说法么,想要更深的了解一个人,跟他去长途旅行一次吧。
       孙先生一路上的细心照顾,暖暖的很贴心。

坎坷的在路上

        柬埔寨是落地签,但是孙先生还是稳妥的办了电子签证。每人40刀。很是顺利就可以办下来了。
        提前去中国银行换了美元。没有换到大家都提醒的1美元小额的,都是100的,但是在当地也都可以兑换的开的。
       提前一个星期多买好了潍坊飞上海的来回机票,时间差4个小时,正好可以跟飞暹粒的国际航班对接起来。周末出发前,孙先生还去考了个德廉知识考试,就在考场外等他的时候,收到了航空公司电话,由于台风灿鸿的影响,潍坊飞上海的航班取消了!!!
        紧急联系上海那边,看国际航班会不会取消掉,没有准信。思量一番后,决定还是飞过去吧,大不了在上海玩一个星期!于是又是手忙脚乱的买高铁票,由于台风影响,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高铁票也早都售罄了。又计算各种时间买中转票!想想也是醉了!
       但是我们一直安慰鼓励自己说,旅行中有时候目的地不是最重要的,在路上的过程有时更值得记忆!
       在高铁上时,通知说航班取消,补了第二天的飞机。需要在上海住一晚。
       到达上海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台风正好到达,夹杂着雨水,一把伞根本抵挡不住。没有提前定酒店,两个人背着包打着不起多大作用的伞,踩着早已湿透的鞋子在上海街头找酒店。
       这一段实在是太罗嗦,但还是想一个一个细节的记录下来,因为,一起面对困难一起经历艰苦,跟一起欣赏美景享受美食一样重要。

令人气愤的入关

        之前就看攻略上大家各种说入关处直接要小费的事情了,心里想的是要坚定立场,坚决不给,不能惯出这些坏毛病。可是我们,还是被迫给小费了。。。。
        在飞机上时就问空姐有没有入境卡,空姐说飞暹粒没有入境卡的,以为就不需要了。结果入境的时候,没有入境卡不让通过的。原来这些官员换了一种索要小费的方法。不给小费就不给你入境卡,你就过不去。他们还假装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耍的你团团转,其实就是要钱。
        其实真想跟他们坚持到底的,但是因为飞机晚点,约好的司机已经等很久了,不想再浪费时间,所以还是给钱了拿了一张卡。
        唉,初来乍到,就留一个坏印象。

暹粒初体验

       在暹粒,简单的英语完全可以应付的来的,酒店、饭店或者司机都能讲很流利的英语,甚至有些卖东西的还是简单的汉语。实在不行,就用手势比划吧,国际通用的。去买蚊不叮的时候,漂亮的销售姐姐听不懂mosquito,机智的我比划着“嗡嗡嗡”飞过来“叮~~”叮到手臂上,然后她就懂了,然后我俩都笑了,哈哈。
       暹粒当地的人都非常热情,每个人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让你的心情自然的就好起来,也跟着笑起来。路边非常多的tutu车,你对他们说“no,thank you”的时候,他们也是笑的。
     喜欢这个城市,从喜欢上这里人们的笑脸开始。

感受吴哥魅力

       刚到酒店休整一小会儿,就迫不及待的想去小吴哥看一下了。
      先去买门票,40刀一张,可以玩三天,除了崩密列的门票要额外再买5刀外,其他景点都可以去。
       拍照,五分钟不到就可以取到票。这里景区的工作人员查验票后都是双手还给你然后微笑着用中文对你说“谢谢”。真的感觉除了出入境的官员很凶外,其他人都是和蔼可亲的!

       吴哥窟都是租车游玩的,大小圈tutu车,外圈汽车。提前在国内的时候就联系好了司机,中文的会贵一点,我们的司机Paul是英文司机,但是沟通起来基本无障碍,他开汽车,弟弟Noel开tutu车。Noel是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一看就是脾气超级好人很温柔的那种啊!讲话什么的都小心翼翼的感觉!自动准备冰水,每天逛寺庙热的不要不要的时候,他就笑着递出两瓶冒着寒气的冰水,简直是大救星呀!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但是八百年前,高棉人遗弃了这座雄伟的城市,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这座城就这么寂寞的沉默了几百年。只有阳光与大树与它为伴。
       直到200多年前,世界才把目光聚集到这个失落是古迹,并进行了修复工作。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切。
     临行前一个星期真的是两个人都忙的晕头转向,但幸好我还提前了解了一些,可以给孙先生当一个不大称职的临时导游。
     亲眼看到那些在视频里、书里介绍的壁画、回廊、宝塔,那种震撼,不知道如何表达。
    先来一张孙先生的图镇楼,哈哈。这个一路上的背包工、人工导航、摄影师,真真是辛苦了。



        第二喜欢的就是这些窗子了。那么强烈的明暗对比,那么精致的雕刻,那时候的人,会不会也这样坐在窗台上,一面膜拜着墙上的壁画,一面看向窗外,珍惜这神赐予的阳光和绿树。

吴哥寺 吴哥寺

         因为太过喜欢,第二天经过还是执意要再拍一张。天气实在是太热,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已经开始炙烤大地,齐肩短发也只好绑一个小啾啾了。

吴哥寺 吴哥寺

        吴哥寺里有一些僧人,穿着橘色的袈裟,人字拖,三三两两的来回穿梭,没有看到他们上课的教室,孙先生说可能是雇来的,后来问司机Paul,他说这都是真的在修行的僧人。在这座千年寺庙里修行,感受先人对神灵的纯粹的信仰的崇拜,也会变得更加虔诚吧。

吴哥寺

       雨季去吴哥以为人会少一点,其实这么著名的地方,一年四季人都不会少,但还是可以想象一下旱季或假期来会多么人山人海了。
      长长的引道,表示想要靠近神膜拜神,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怀着虔诚的心,一步步,用心感受大地的力量,慢慢接近。
      栏杆是在吴哥随处可见的Naga,神话里的生灵。

吴哥寺

        热带,到处都是这样的绿地和大树。学园林的孙先生一直在感叹,这里的树真是壮呀!
      如果时间足够,也真想这样坐在这片绿地上感受一下。

吴哥寺

        走在神庙里,处处可见精美细腻的刻画,有时是在柱子上,有时是在墙角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甚至是两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难发现。细细观看每一处雕刻,都可以看出工匠的用心,一处都足以让人惊奇,更别说是一整个的寺庙了。

吴哥寺

窗子。

吴哥寺

        那是当地人在扮成神话里的人物与游客合影。三刀一个人,可以配合摆很多pose。
      很多外地游客都受不了暹粒的热和晒,可是当地人仿佛看不出来,我们的tutu司机Noel每天都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在树荫下等着我们游览,都没见他多热。

吴哥寺

        失落的神像。很多保存精美的佛像不是被西方国家抢走,就是已经放入各地博物馆保存起来了,这尊佛仍然在这里。已不是他原本端坐的地方,就这么随意摆在地上。

吴哥寺

      吴哥窟第三层。每天限制人数参观,五点结束。由于第一天时间太晚排队人太多,我们就放弃了。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来排队,排了半个小时终于排到,可惜只能孙先生自己上去了,因为我穿了无袖的衣服。
      在国内沟通时问过paul,能不能穿无袖的衣服参观,他说可以的,于是我也就大意了。虽然大多数寺庙是可以的,但是吴哥窟第三层和巴方寺还是要带袖子的衣服才能进的,用围巾围着也不算的。

吴哥寺 吴哥寺

     这里的每一处台阶都陡的吓人,感觉不是给人走的,而是给人爬的,必须手脚并用才能到达神殿。让人在攀爬的过程中感受神灵的崇高吧。
    已经不是坐在台阶上了,是整个人躺在上面了,背部都靠在上面。

吴哥寺 吴哥寺

      孙先生一直在给我拍拍拍,少有他的照片,虽然经过他的指导,但还是只是勉强可以看的程度,生生把单反拍出了卡片机的效果。。。
    他每天背着两个镜头一个相机,估计得有五斤沉。

吴哥寺 吴哥寺

        第二喜欢的是窗子,第一喜欢得就是这些千年来守护着寺庙的神兽了。它们千百年来经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面目全非,仍然已高傲的姿态仰望着天空。神圣不可侵犯。

吴哥寺

     孙先生的笔记本。陪伴我们走过许多。记录了我们走过的路。以后还会走更多的路。

吴哥寺

       七个头的Naga,印度神话中的蛇神,拥有剧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们作为掌管生死的神灵来崇拜。就是那些栏杆的头,栏杆就是它的身子。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Naga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

吴哥寺

       第二天早上五点就早早出发,来到小吴哥看日出。Paul说日出时间是早上六点,我们还在疑惑为什么要五点就出门,到了水池边就知道了。人真不是一般的多啊。大家都在这里等着,等着看那最美的日出。

吴哥寺

    因为雨季的原因,云层太厚了,六点多太阳升起来也没有看到日出,虽然有些遗憾,但那景色,也是美极了,起大早也是值了的。

吴哥寺

        悠长的引道,路旁开满了鲜花。验票的小哥边看票边对我说“漂亮,漂亮女孩”,然后对孙先生说“You're a lucky man!”哈哈,为这个笑了他一路。幸运么?或许,能够遇到对方,是我们两个人穷其一生的幸运之所在了吧。
        感谢所有星球所有神灵的帮助,让我们能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对的人。

东梅奔寺 东梅奔寺

      正在进行修复的建筑。就是这样子,一点一点的,把这失落了千年的建筑慢慢的还原出它原本的样子,呈现在世人面前。

东梅奔寺

        这个神象,已经失了它的鼻子,但是通过它有力的身体和姿态,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守护的力量。

东梅奔寺

      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但是姿态不会变。

东梅奔寺

   最最原始的崩密列。在废弃的庭院和塔之间,树木草丛茂密地生长着,处处充满了荒凉的气息。

崩密列

    随处可见散落的巨大石块,和在缝隙中顽强生长的植物。人类和自然的力量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说吴哥寺的感觉是大气和虔诚,那崩密列就是单纯的震撼了吧。

崩密列

     失落的Naga神像。正面雕刻精美,背面也没有偷工减料。纹理肌肉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崩密列

      树根已经完全包裹住了石块。千年前这还是一颗种子,散落的巨石没有压制住它的生长,反而被它包围了起来。生命,总会寻找到出路。

崩密列 崩密列

   神兽已经不在,不知散落在何处,只剩四只不完整的爪子,但仍可以想象到它雄伟的身姿。

崩密列

    到处都可见搅动乳海的雕刻。这是神话里创世纪的故事。

崩密列

     班蒂斯蕾(Banteay Srei),又叫女王宫,与其他的寺庙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她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占地面积非常小,采用了红色砂岩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被像木头一样雕刻,与其说是木雕,更像是刺绣一般精美。每块石头都雕有玲珑剔透的各种花纹图案,每尊石雕像的造型都十分巧妙逼真,阳光下,红土构成的女王宫仿佛火焰一般,墙上的雕刻都生动起来。

女王宫 女王宫

  如此繁复的门楣,工匠们一点点的雕刻着,真是精致的让人叹为观止。

女王宫

         小小的门框,经过的人必须俯身低头,表达对神的尊敬。感觉更像一个画框,置身其中,就像一副年代久远的油画一般。

女王宫 女王宫

        内层出于保护的原因,没有对游客开放,也就没有看到“东方的蒙娜丽莎”雕刻。

女王宫

      这是罗摩帮助猴王须羯哩婆杀死其兄波林的故事,出自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在雕塑的右侧,是罗摩王子手持弓箭帮助猴王射杀其兄弟的场景,整个雕塑惟妙惟肖。可以感受剑拔弩张的气氛。

女王宫 女王宫

        雨季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天下午都要来一场说下就下的暴雨。圣剑寺突逢暴雨,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热带的暴雨。回廊里都积满的雨水,有的都没到小腿。

圣剑寺

        一家外国人都在雨里玩疯了,跳着喊着闹着,可开心了。我就一直问孙先生我可不可以去啊我可不可以去雨里玩水啊!结果都是无情的就否决了!怕相机湿掉怕感冒怕打雷云云。好生遗憾呀。
         景区入口处兜售纪念品的小姑娘更是玩high了,跑来跑去的,顺便做起了雨衣生意来,1刀一件,此时也不计较价钱如何了,直接一人来了一件,继续游览。
      很开心的脱掉了鞋子,赤脚都在这石板路上。

圣剑寺 圣剑寺 圣剑寺

      把裙子系起来,光着脚,雨后的圣剑寺别有一番趣味。
     孙先生也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镜头滴上一滴水都要擦拭半天到了忍不住举着相机一直咔咔咔拍照。一切只因它太美丽。

圣剑寺

       一粒种子落在了屋顶上,于是它就努力的生长,寻找水源和土壤,慢慢慢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圣剑寺 圣剑寺

      雨后的空气少了燥热,多了一丝清凉,是我喜欢的天气。树木被雨水冲刷过后更显郁郁葱葱。坐在tutu车上,一阵阵的凉风吹过来,真是惬意极了。

吴哥寺

         巴戎寺是非常期待的一个寺庙,只因那神奇的“高棉微笑”。寺中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巨大的脸微笑着注视着你。
      与吴哥寺雕刻的宏大的战争场面不同,巴戎寺 所雕的更多的是平民的日常生活,这也是者耶跋摩七世转信佛教的原因吧。不再崇尚战争伟大,而更多的是悲天悯人,关怀众生。
       这幅是两个人在斗鸡的场面。

巴戎寺

    孕妇在生产,躺在丈夫的怀里,稳婆在悉心教导产妇。

巴戎寺

 远远地看,依稀可以辨认出一个个的头像。

巴戎寺

         如此安详,又似乎带着淡淡惆怅。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他的子民,在他去世后经历无数战火困苦,似乎告诉世人,一切都会过去的。
        其实真的想不通,有谁会想到把自己的脸刻在一座寺庙里,还是这么多。

巴戎寺 巴戎寺

        巴方寺,又见长长的引道。不穿长袖不让进入。只好坐在树荫下等孙先生。不知他一个人在里面参观的可还开心。

    建筑已经没有了,只剩下空空的门框,仍然驻立在山顶。

通王城

    战象平台曾经是吴哥王朝国王的检阅台,用来举行各种庆典和斗象比赛的地方,鼎盛时期的吴哥帝国拥有20余万头战象。几百米长的墙壁上雕刻满了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大象、各种战斗的场景等等。
    中午转到这里已经没有了力气,只好先打道回府,下午休整一番后又重回这里开始游览。

战象平台

    十二塔寺。关于这12个塔,有四个版本的传言:一是用于表演走钢丝,二是用于给国王进贡的宝物祭拜,三是进行审判的地方,四是十二生肖塔。围绕这个跟孙先生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最后总结出一个超新奇的版本,哈哈。

战象平台 战象平台

        本来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不在观看清单上的,但是尽职尽责的Noel每经过一处,都要停下来问我们要不要进去参观。看到如此小巧又精美的两座对称式寺庙,我们还是忍不住下车慢慢转了一圈。
       当时还有人在搭建台子摆放纸灯,估计晚上会有表演之类的,可惜我们是没工夫来看了。

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

        茶胶寺是一座半途而废的寺庙。坚硬的长条青石,整齐的码放在一起,还没有来的及雕刻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和神像。不过,已经可以看出,如果建设完成,茶胶寺又是一座气势宏伟、精美异常的寺庙。
     目前茶胶寺是由中国政府援助修复的。据说地基打的非常牢固,五百年都不会坏。

茶胶寺

      据说,登上茶胶寺,可以俯瞰吴哥城全貌,但真的是对吴哥文化里这些陡峭异常的台阶望而生畏了。接近90度的坡度,一个台阶只能容纳下半个脚掌,手脚并用才能缓慢前进。经过两秒钟的对视,我和孙先生达到了空前的默契,“还是不上去了吧……”于是,只在第二平台转了一圈,就匆匆离开。

茶胶寺 茶胶寺

       塔布隆寺是安吉丽娜·朱莉拍摄《古墓丽影》的取景地,为此,我们还专门在回程的高铁上看了这部电影,没看到一处刚走过的寺庙,就会像小孩子般惊奇的喊着“就是这个地方,这不是那什么什么寺么!”
      塔布隆寺是者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所建,也被当地人称为“母庙”,是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地方。随处可见自由散漫的生长着的大树,密密麻麻的树根如巨蟒,紧紧缠住它们能抓住的一切,与古庙纠缠千年,直到成为一体,难舍难分。
        本该非常宏伟的寺庙现在却被一棵棵大树垫在了脚下。也许也只有这么巨大的自然力量才可以与佛抗衡。这些树根花了几百年的时间,穿透着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石塔和回廊,缓慢的包裹着,埋葬着寺庙。佛也有佛的无奈,不得不感叹生命力的顽强,从发芽到挤开石缝直至最后舒展开身躯,生生不息的生命与佛一样值得敬畏。 天地间孕育神灵,亦繁衍生灵。他们在这里几个世纪地交织着,产生出如此精绝的景象,妖艳的为吴哥画上了谜魅的妆容。

塔布笼寺

   顽强的生命。不知道再过几个世纪之后,这片郁郁葱葱的小苗,是不是也能长成那般参天大树。

塔布笼寺

        下午的塔布隆寺又是毫无例外的一场暴雨。被雨水冲刷过后的寺庙和树木更有活力。颜色也更加讨喜。
        暴雨来临,只好跟孙先生躲在一个小石塔里躲雨,看着游人匆匆来去。起初孙先生还担心他最后一双鞋子被打湿,后来也就变得无所畏惧,淌水走路了。
         既然出来游玩,就不要被这些外物所累,这么美好的景色这么美好的人,打湿一双鞋子又如何。

塔布笼寺

       经过我的悉心指导,孙先生总算慢慢上手,可以拍出一些还算可以的人物照片。虽然他总是对正在观看的兴起的我说,走开一下,你入了我的画了。。。好吧,人家男朋友总是镜头对着女朋友,抓拍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他倒好,专心致志的拍景色,女朋友要像小跟班一样打伞、递水加擦汗呢!
       不过,后来也算孺子可教,从“这可真好看,你给我拍一张吧”到“这个景不错,你过来我给你拍一张”转变过来了。

东梅奔寺

          孙先生是个特别能出汗的人,常常八九点钟刚开始观看,他就已经汗如雨下了,真的是像下雨一般大颗大颗的汗珠往下滴。本来不热的我看着他我也感觉热了……     


(未完续......................) 游记下戳这里>>>